国旗护卫队党支部 张素琼 谭小晖 丁梦扬
高校国旗护卫队建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提升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模式。广东医科大学机关党委国旗护卫队党支部成立于2016年,是教育部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第二批“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广东省教育工委“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支部以护卫国旗、弘扬爱国精神为使命,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积极打造青少年红色教育“大课堂”,通过“成长驱动”、“责任驱动”、“赛事驱动”、“资源驱动”、“影响驱动”等“五位一体”驱动模式,推动传播红色文化,带动学校属地校、企和政府单位逐步建立规范的国旗护卫队,凝聚青少年力量,赓续红色精神血脉,积极向广大青少年传递爱国的红色正能量。支部事迹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累计240余次。
一、主要做法
(一)成长驱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磨炼青年品质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进支部成员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开展“专题讲座导学--支部书记领学——优秀党员带头学——支部大会集中学——红色资源促学”的“五学联动”学习模式,形成“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等“三维联动”的媒体架构,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邀请奥运冠军刘翠青、中国三军仪仗队队员魏福丽等一批优秀青年代表与支部青年面对面分享交流;注重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开展红色文化研讨会、红色经典诵读、“红色印记”文化创意、文艺党课等主题党日活动49场,开展专题微党课120余场,共收到2153篇学习心得。
(二)责任驱动,在爱国主义实践中锤炼青年担当
国护承担校内外日常及重要节点升旗任务,支部成员以守护国旗为荣,坚持每周一升旗,无论是刮风下雨,始终坚持。累计开展各类型升旗仪式864次,累计观礼人数过20万人次。组建旗帜飘扬“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以传播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己任,用最直观、最震撼的升旗仪式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认清自己的“根”和“魂”,更好的在新时代青少年中传播华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队伍连续五年与信宜团市委、教育局联合开展“旗帜飘扬·坚定信念”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近两年暑期三下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为主题,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将爱国精神的“星星之火”传递至茂名、东莞、宁夏、贵州等省内外20余个城市。与茂名市钱排镇党委成立“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加强校地共建,助推乡村振兴。累计服务乡(镇)30个、敬老院17家,累计组建中小学国旗护卫队101支,指导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130余所高校规范升旗仪式流程及动作,直接服务人数超10万,支部成员累计志愿服务总时长超23237小时,社会美誉度倍增。
(三)赛事驱动,在爱国主义交流中升华青年爱国情怀
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开展过程中,支部积极组织队伍参加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升旗展示赛、广东省国旗护卫队展示赛、广东高校大学生讲南粤红色故事音视频作品征集大赛等各种赛事,荣获2022年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团体总分第一名;连续4届荣获广东省学校国旗护卫队交流比赛“一等奖”,成为广东高校国旗护卫队的靓丽名片;代表广东参加教育部2018年度军事课教学展示(战场医疗救护项目)荣获第一名。此外,国护注重培育示范项目,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国旗飘扬——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爱国文化传播行动”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国旗飘扬——青少年红色塑魂行动”获2022年广东省“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持续扶持项目、项目“让旗帜飘扬,筑坚定信念”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红旅”赛道铜奖、等。通过各类志愿、实践类赛事走出去,实现项目影响力的扩大和可复制性推广。
(四)资源驱动,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创新发展
支部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理念,逐步形成了“学校+网络+社会”三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共建制度,与东莞市松山湖消防救援大队、信宜市合水镇、东莞市大朗镇等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多个党建教育实践基地,与东莞市、湛江市31个单位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我是护旗手”、“真人图书馆”等系列党建团建双促进活动,搭建更多的思想教育平台。组织支部成员与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15所学校国旗护卫队开展交流活动,通过队伍管理、干部培养方式方法和规范升旗动作的学习和探讨,促进国护队伍建设。政府、企事业单位、服务地的社会资源的投入和对接推动了队伍的发展,逐步实现项目发展由单一性学校资助发展成为社会+共建单位+学校复合资助的模式。
(五)影响驱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走深走心
支部开展“国旗飘扬——青少年爱国文化传播行动”项目,引导更多青年学生在知行合一中,长久守护内心那面五星红旗。用青年喜欢的方式去传承“红色文化”,通过“云课堂、云分享、云展示”等方式进行“云端上的红色传承”,通过“云分享”推出了120期视频,将支部成员的风采尽享展示,用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通过“云课堂”推出23个课程包,包括国旗文化、国旗礼仪等红色教育内容;通过“云展示”推出9期短片,展示疫情防控志愿者、医护战疫一线的内容。成立国护新媒体中心,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网等融媒体资源,把队伍的成长和事迹做成“青春纪念册”,把党和国家大事记作为日常学习素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凝练队伍精神内核。在学习强国、公众号等各级媒体平台累计发布视频190余条、推文210余篇,被中国青年报、新华出版社、广东学联等平台引用,总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在云端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让网络育人真正“红”起来。支部“云端上的红色传承”获“灯塔工程”广东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精品项目立项。
二、工作成效
(一)“守护国旗”,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双向升华的过程,在给他人带去爱国精神力量的同时,也将不断厚植青年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国旗护卫队建立以来,累计吸引600余名青年学生加入,有近40名新疆维吾尔族籍、3名香港籍、1名学生主动加入。积极发挥“熔炉”育人作用,先后培养35人入党,27人光荣入伍,1人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人加入西部计划,90多人获得国家级等各类奖项。让青年学生努力成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六有大学生”的表率。
(二)“坚守初心”,志愿服务赢得好评
支部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支部迅速行动,号召队员投身战“疫”。特别是东莞三次疫情突袭,湛江0506疫情,支部成员积极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90余名国护队员主动请缨,积极投身校园疫情防控一线,奔赴各个岗位,立志于做到疫情防控 “第一响应人”。支部联合共建单位举行自发募捐,共筹集16756元,作为捐赠给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定向医疗物资援助。连续多年定点、拓展联合其他高校共同开展志愿服务的模式,已成功被省内外多所高校引用并在多地推广实施,形成了广东高校国旗护卫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志愿服务特色,该模式吸引了北京市教委、浙江工商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多个省外单位前来调研,具有很强的推广和示范引领效应。
(三)“拾光探路”,红色文化传承有声有色
支部积极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创新宣传方式与宣传载体,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和沟通服务的优势,充实支部宣传工作队伍;邀请经验丰富的市媒体记者或大学生记者团记者对支部宣传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促进学生党支部宣传团队实力的提升,推动媒体深入融合与发展;打造以新浪微博、腾讯视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为主的新媒体阵地,多维度多平台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护卫国旗和红色文化传播活动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累计240余次,总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国护新媒体中心被团省委评委广东团学文创中心。
三、工作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厚、最持久的情感。”国旗护卫队一直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贯穿国护青年培养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崇高职业道德、强烈社会责任、深厚人民情怀作为国护青年的成长方向,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抓手,以传播红色文化为己任,在实践中坚定国护青年理想信念,提升国护青年素质本领,强化组织建设,淬炼国护青年的家国情怀,做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实践者、传播者,用拼搏奋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大型节日升旗仪式
联合东莞市松山湖消防救援大队、东莞理工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惠州学院前往虎门开展党史学习交流活动
乡村振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