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师德师风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经验 -> 师德师风 -> 正文

长春中医药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结合中医药文化特色,用“君臣佐使”配伍原理,逐渐形成了一套内容充实、操作性强的“君臣佐使”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即以着力构建辅导员队伍管理体系为“君药”;以注重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能力为“臣药”;以推动形成辅导员工作育人合力为“佐药”;以坚持铺好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为“使药”,全方位聚焦辅导员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提振新时代辅导员队伍的精气神。

一、高位统筹、“君药”引领,着力构建辅导员队伍管理体系

主药之谓君。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将此项工作列为学校重点工作。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修订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辅导员队伍组织管理、任职选聘、岗位职责、培养发展、考核奖励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确保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一是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工作全局谋划,定期专题研究部署工作。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领导、学工部门统筹、学院具体实施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体系。二是着力健全制度体系。出台《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辅导员十个一工作制度》《班主任五加二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辅导员工作实务手册》《新生辅导员工作教程》等工作指南,不断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管理机制。三是着力优化队伍结构。按照1:200的师生比足额配备专职辅导员,为每个班级选聘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不断优化调整辅导员队伍结构,努力提升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全面培养、“臣药”辅之,注重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能力

臣药,与君药相辅相成。学校为辅导员提供学习、交流、实践、成长的平台,辅导员关注的声音在哪里工作的平台就延申到哪里。一是注重实践培训交流。将辅导员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设立辅导员培训专项经费,赴延安、井冈山、通化等红色教育基地和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提高工作能力水平。通过举办辅导员沙龙、邀请时代楷模曲建武、全国最美辅导员简敏、王银思等开展学工论坛、承办全省高校学工部长培训班等促进学生工作交流研讨,推广优秀工作案例,拓宽辅导员工作视野。二是注重搭建成长平台。坚持每年举办学校新入职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和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邀请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担任指导专家和评委。全体辅导员每年参加基础知识测试,夯实理论基础。案例分析和谈心谈话题目都来自实际工作案例,使比赛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同向同行。开展“我与‘最美’面对面”活动,承办吉林省高校辅导员骨干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发起“百名高校辅导员话吉林”接力讲述活动,辅导员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学校辅导员先后荣获全国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1项、吉林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1项。三是注重提升科研能力。每年单独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划拨专项经费为辅导员发表学生工作论文。近3年,学校辅导员累计立项180余项,获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项目立项7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

三、“七杏”齐开、“佐药”相宜,推动形成辅导员工作育人合力

佐药为佐助之药,助主药发挥药效。一是推动“七杏”工作室建设。学校从思想引领、学风建设、心理健康、助困帮扶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入手,建设“吉杏花开”网络思政辅导员工作室、“杏林问道”学风建设辅导员工作室等“七杏”辅导员工作室,汇聚全校辅导员队伍力量,使辅导员队伍人才形成梯队、骨干形成团队、“带头人”形成核心,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二是推动育人资源整合。以辅导员工作室为牵引,吸纳学校机关干部、一线教师、后勤职工等加入工作室团队。现有26个部门践行“一线规则”下沉学生社区,形成“3+6+3”杏林“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格局,为学生提供便利服务,形成“三全育人”合力。三是推动育人力量下沉。作为吉林省试点单位,学校加大力度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成立了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六君子”学生社区均配备辅导员工作室功能区,工作室开展书记校长下午茶、机关处长面对面等品牌项目,打通学校领导和学生交流渠道;组织青思大讲堂、润心讲堂、师生茶座、学业诊室、朋辈沙龙等活动600余次,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回应学生需求,打通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

四、多措并举,“使药”见效,坚持铺好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

使药调和诸药,熔炼诸元。学校通过政策制度保障为辅导员考核、待遇、晋升等保驾护航,助力辅导员队伍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坚持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理论测评、学生评价、学院评价、学校评价”四位一体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待遇保障、职务聘任、奖惩晋升等挂钩。二是坚持落实工作职级待遇。工作3、5、10、16年及以上分别按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计发基础业绩奖励绩效。制定《辅导员岗位津贴发放管理办法》,按照专职辅导员每年人均8000元标准设立岗位津贴,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三是坚持拓宽职称上升空间。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双线晋升”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政策,按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单独设置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四是坚持保障多元发展通道。把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的“后备军”,支持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积极选派优秀辅导员到党政机关等挂职锻炼,实现了辅导员队伍的有序流动和持续发展。

多年来,学校“君臣佐使”建设模式使辅导员队伍精气神不断提振。一是涵养聚沙成塔之精华。学校已成为高校辅导员联盟成员单位,1个辅导员工作室入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2个辅导员工作室入选吉林省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培育单位和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精品项目。1人获评全国最美辅导员,12名辅导员先后获评国家、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二是聚集守正创新之气度。学校2个微信公众号入选全国2023年度易班“优秀思政内容”项目,形成的工作案例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三等奖、吉林省一等奖等,培育1名吉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成果曾多次在光明网、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心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上展示。三是彰显固本强基之神韵。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吉林省资助工作先进集体、长春市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未来,长春中医药大学将继续深耕“君臣佐使”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立足新起点、展现新作为,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培养中医药人才,在实践中奋力书写辅导员队伍团结奋进的新篇章。

上一篇:湖南大学:以“实事求是”为主线,着力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下一篇:江苏大学:“五制并举”赋能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