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思政工作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经验 -> 思政工作 -> 正文

医学技术学院刘涟

医学技术学院现有47名教职工,3个本科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眼视光学,在校本科生共1240人;1个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在校研究生共128人。近年学院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取得可喜业绩:如2019年,医学检验技术被列为国家一流专业进行建设;2022年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推选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学校首次教学评估中获A等级;建设的体外诊断产业学院成为学校首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皮江博士入选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排行榜;学院徐广贤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徐军发教授、皮江博士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年和2022年在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达标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李江滨工作室获得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立项,研究生党支部获学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立项:党委选树的党员典型张华被评为2022年“东莞好人”和第三届广东医科大学师德标兵;徐军发、张华被评为学校“学科攀峰十佳党员先锋示范岗”等。

现有领导班子5人,无空缺,成员间团结协作氛围好,干事创业劲头足。工作中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学院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民主氛围好;成员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干部工作作风踏实肯干,担当负责;班子成员工作经验丰富,院长与两位副院长均具有博士学位,教学、科研管理经验丰富,学院党委正、副书记也具有多年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经验,是一支执行能力较强的干部队伍。

一、主要做法

学生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大学是因大学生而设,办大学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培养学生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没有大学生,就无需大学教师,无需各种设备与设施,无需各种管理和服务,从而大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大学是为大学生服务的机构,是培养高层次、高质量人才的场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与困难,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难。总之,学校要以生为本,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三全育人”工作。

(一)全面筑牢课程思政建设顶层框架

学院正努力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建设多个学生科研工作室,为师生提供科研交流互动的舞台,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励师生投身科研创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达到科研育人的效果;通过开展“实践教育、实践平台、实践服务”等“实践三轮驱动”计划,运用产业学院的协同创新育人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理念,创新实践方式、提升实践能力,进一步做好实践育人的工作;学院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党组织的能力和水平,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与学生“结对子”等做法,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把释疑解惑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引导学院自觉把自身成长、进步与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前途命运结合;将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全过程,通过讲座、励志成长学子的分享交流会等方式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的奋斗精神。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二)打造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学院强化课程思政,坚持“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原则,打造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学院现已建有18门校级以上各类一流课程或示范课程,其中省级以上9门;极力打造涵盖“理论学习、专题研修、集体备课、技能提升、教学竞赛”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素质优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近两年来,我院教师获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比赛二等奖2项,优秀奖6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或课堂6项,其中2项评为省级示范课堂;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

(三)强化“以生为本”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我院强化“以生为本”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专业结构,注重内涵发展,强化特色育人,创立临床输血检验技术、细胞形态学检验技术、体外诊断产业技术等三个方向班的特色课程。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医学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案例比赛,2022年开展“牢记初心担使命,争做育人大先生”之“课程思政经验分享会”,强化教师的大先生责任担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在这方面,我院申报的《校院企协同、科教产融合,培养适应大检验发展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改革与实践》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推选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二、工作成效

(一)科研育人和思政教育融合效果良好

在我院丰硕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教师积极发挥科研育人的作用,通过科研实践活动与理论教育协同打造综合育人模式,强化以科研育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的联动效应。在协同创新视角下,创立一个有机的生态体系,深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爱国奋斗精神;指导学生在各类科研类项目或者比赛中获得立项或者荣誉。据统计,近五年以来本专业在校学生获得资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及创新实验项目共计164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级44项,校级71项,创新实验项目19项,发表论文76篇,在专业技能、科技作品、创新创业等竞赛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6项,省级奖项26项,市级奖项6项及若干校级奖项;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三等奖1项,这是我校学生首次在挑战杯国赛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中获奖。

(二)“以学科为载体,以实践为抓手”的育人模式成效显著

我院在一流专业中融入课程思政,并以此为契机,主动适应“大健康”和学科发展对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名牌专业建设为基础,以省级教改项目和规划教材为依托,以社会需求和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通过科教产融合、校院企协同,重构高素质医学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院企协同、科教产融合,打造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适应大健康发展的医学技术人才。学院与深圳亚辉龙和广州安必平等7家科技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技术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并与领军企业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兰卫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合作分别共建体外诊断产业学院、病理技术产业学院和医学检测技术产业学院。2022年,体外诊断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成为学校首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

在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期间,我院学子响应团中央《返乡大学生团员们,请到社区(村)报到》的号召,奋不顾身地加入到防疫志愿者的队伍中,如2019级陈庆同学,得知家乡南京市溧水区东屏街道武装部发布招募民兵志愿者的通知,她毅然报名,参与到疫情防控的队伍中,不惧寒冷,坚持完成任务,她的防疫事迹曾经在广东医科大学、广东医团委等公众号上以推文的形式发布,还被羊城晚报、信息时报、东莞日报等媒体所报道,同时也作为一名民兵被社区推荐到南京市编纂的《抗疫先锋故事集》中,获学校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防疫专项)”,获湛江市评为“优秀共青团员”,也获南京警备区评为“抗疫先锋”(这项荣誉整个南京市只有37人获得)。在疫情防控期间,我院党委带领党政班子坚定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主动担当,靠前指挥,贯彻落实上级和学校疫情防控各项要求,抓好师生疫情防控教育与管理工作,2022年先后组织110批、639人次师生志愿者参与支援松山湖核酸检测、流行病调查与电话咨询、校园核酸检测等,还负责组织了东莞PCR实验室技术队伍组建与培训工作。

(三)思政教育与文化育人深度融合

我院在文化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一是理想信念文化教育,对学生开展了生动的爱党、爱国、爱校教育和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教育,通过主题党日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毕业教育等途径,加强了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学院文化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我院以课堂、以宣传橱窗、以知识问答竞赛等方式不同角度宣传我院创办的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着重强化我院“德才兼备、踏实肯干、技能精湛、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特色,夯实学生的学院归属感;三是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引导我院学子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有品格有气质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如,我院党委组织思政课堂,以“做新时代硬核青年”为主题讲授了党课,刘卫红书记以《品读红色诗词家书 汲取信仰的力量》为主题培养青年学生的红色信仰,解奎龙副书记以《初心不改,使命担当》讲解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红色因素上墙;四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如,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汉文化的基础,汉字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是一代代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神奇的字体,我院积极培养学子的汉文化意识,连续举办八届汉字大赛活动,以此由点及面,学子深切感受到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性。

三、工作启示

第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重视课程思政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育人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化组织领导作用,积极为学生创建创新育人模式、搭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平台,并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

第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学生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目标,引导学生心存“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之志向,助力学生培养“志气、勇气、正气、才气”之意识。

第三,在学生全方位培养过程中,因材施教,通过各种措施,突破育人过程中所面临的师资建设、学生思想壁垒等问题,充分提升学生在自我建设过程中的潜力。

“牢记初心担使命,争做育人大先生”系列活动之课程思想教学经验分享会

“百年礼赞 初心向党”主题党日活动

孙明轩同学在全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学生形态大赛荣获本科组特等奖

与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建体外诊断产业学院

 

上一篇:西安外国语大学:构建“三融合三提升”教师党建思政工作机制 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优秀案例】“影像思政”与医学生培养——护理学院“三导三带”育人新探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