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思政工作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经验 -> 思政工作 -> 正文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强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建设高校思政类重点建设公众号的实践与探索


一、背景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并明确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网络已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沟通联络的主要渠道。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在信息时代深化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迫切需要。

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为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推动高校公众号成为思政教育有效载体,2021年5月,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对重点建设一批优质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以入选首批“高校思政类重点建设公众号”为契机,在学校积极推进校园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大宣传”工作格局的基础上,聚焦高校思政工作时代特点和师生现实需求,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二、主要做法

“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强化作为学校沟通社会“主阵地”、形象展示“主窗口”、新闻舆论“主力军”的定位和作用,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精品,以各种生动的形式积极推动党的声音入脑入心,努力将新媒体传播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以网络思政的创新发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

(一旗帜鲜明把方向三个发布”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坚持党管宣传,充分发挥校园“第一发布媒体”的作用,不断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推动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

做好重大新闻的权威性发布,讲好清华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故事。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以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为契机,旗帜鲜明唱响主旋律。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一周年之际,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推出“回眸”系列7篇报道,全面汇报学校一年来改革发展实绩,体现学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扎实行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集中发布《党在清华园》微纪录片,特别策划制作“唱支山歌给党听”一镜到底MV、短视频《我与党的第一次》等融媒作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围绕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第一时间发布师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发布学生献礼党的二十大的原创MV,策制“清华刻度”“十年感人瞬间”“身边清华人”等鲜活报道,展现新时代十年发展成就。围绕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发布30余篇推送,讲述“雪如意”等“科技冬奥”清华品牌故事,以及“粉衣小哥”清华志愿者孙泽宇等人物故事,全景式呈现“冬奥·清华·向未来”的主题。

做好改革发展的全景式发布,讲好清华大学始终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的故事。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始终与学校改革发展同频共振,全面立体报道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情况。围绕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通过图说党代会报告、党代会报告诞生记、党代会史话连载等多种形式展开报道,专题推出“我们这奋进的五年”系列深度报道,体现学校努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信心和决心。首发报道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发布三项“2030中长期战略规划”、发布新时代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的若干意见、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荣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重要成果,充分展现清华大学努力在服务国家的进程中成就一流大学新高度的具体实践。持续报道“报国清华人”“大国工程中的清华人”,从历史上邓稼先、王淦昌、蒋南翔等清华前辈先烈,到近年来立志投身基层、投身西部、投身国家重点行业的清华毕业生,多角度阐述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

做好办学实践的品牌化发布,讲好清华大学踔厉奋发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故事。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聚焦办学治校亮点、思政育人重点、社会关注热点,策划推出具有清华特色、正能量满满的传播品牌,实现体系化传播。打造“党在清华园”长线系列品牌,全面展现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果。策制“此课清华”品牌揭秘清华金课,打破传统报道模式,采用贴近年轻受众群体的风格,令读者“眼前一亮”。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宣传打造“创新清华”,集中报道学术创新进展、学术团队、学术活动等,彰显清华人掷地有声的誓言:“科技创新是我们最主要的爱国方式!”面向社会共享校园优质资源,主动共享课程报告、讲座论坛、图书书单、展览演出、校园活动等信息,更好地回馈社会服务社会。

(二)守正创新重质量,以“四个结合”大力提升正面宣传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还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要求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坚持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师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致力于打造兼具主流价值和创新活力的内容生态,更好地传播主流价值观。

一般与具体相结合,让大道理可感可亲。坚持“每一篇推送都是一份思政教育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化为一个个具体案例故事,聚人心、筑同心。倾情讲述清华党组织光荣传统和施滉、闻一多等清华先烈故事,用好红色资源,带领读者重走并“点亮那一抹清华‘红’”,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爱国者讲爱国、让奉献者谈奉献,“不断线”专题报道邓稼先、钱伟长等前辈爱国报国事迹,新挖掘“0304项目”、吴北生、徐乃明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感人故事,精选在高压导线上作业的王攀、“金头盔”飞行员刘功昭等投身基层、投身国防的新时代校友故事,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如盐入水、润物无声。挖掘高中辍学、逆袭考上清华、支教山区的姜晓雪,弹钢琴的保洁阿姨等身边人物故事,积极传递励志向上的时代新风新貌。

大题材与小切口相结合,让大政策更接地气。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微小细节,以宏观视野寻找能“观大势”的小故事,从而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专题报道时,策划揭秘党代会报告的形成过程,充分展现了全校上上下下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凝心聚力擘画蓝图的信心决心和干劲拼劲。在“形势与政策课”报道中,通过备课、授课、听课的个体化、场景式描述,通过实录每一位授课教师的课堂金句,深度还原课程现场,重点突显授课效果,从而呈现“眼里有四海、心中有广厦”的“别样”思政课的全貌。校园防疫期间,策划“手护清华”系列海报,聚焦各个岗位师生员工的手部特写,以点带面,生动呈现师生员工共克时艰、用双手共同护佑校园正常运转的感人场景。

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让文化“鲜活”起来。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校庆、端午、中秋等节日为契机,积极运用节气、诗歌、书法、国画、国色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策划创作,推陈出新,打造《清华园廿四节气》《清华@你来写诗》等年度特色品牌以及“当清华遇到国色”、“端午香囊”等特色策划,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探索建立“一个选题+一个项目团队+一套线下文创+多平台共享”的融合式选题策划机制。主动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充分运用H5、小程序、SVG、5G、大数据等技术,陆续推出“点亮清华园”、云合影、云游校园、校庆盲盒等具有较强互动性、传播力的新媒体产品,在吸引读者参与的同时,也无声传递着清华精神。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让正能量传得更广。着力“开源”做大“朋友圈”,努力构建与重点主流媒体和主要互联网平台的长效合作机制,让流量带动流量,共同推动正能量的广泛传播。分别与人民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哔哩哔哩等合作,推出建党百年策划《少年中国说》MV、建团百年策划《少年》、五四青年节《有我》MV、“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专题视频等,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7000万,积极展现新时代青年学子的昂扬风采。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形成良性互动,2022年共合作产出50余篇10万+、登上11次微博热搜、获得超12.4亿的阅读量,2023年又共同报道“清华学子拍摄到空间站凌月”、“清华本科生指出诺奖背景报告有误”等,在全网形成现象级传播。

(三)以人为本抓队伍,以“两支队伍”不断优化育人成效

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是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媒体融合、促进媒体发展的现实任务。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不断挖潜,努力打造多层次专业队伍,为内容生产创作打下“强基础”、组好“后备军”。

一支专业化的骨干队伍。宣传部、全校各二级单位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和全校新媒体联盟运营人员是这支队伍的主力。持续通过专题培训、新媒体沙龙、校园网络文化节等形式,搭建业务研讨、专业培训、资源共享、协同融合、实战练兵的常态化交流平台,组织重要选题联动创作,促进各类校园新媒体平台互动发展、同声共振。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各单位新闻舆论工作的意见》,提供各类宣传资源和问诊式业务研讨咨询,每学期组织多名二级单位新媒体工作人员到宣传部短期轮岗交流。制定学校新媒体及网络文化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新媒体作品支持计划”,强化激励原创合力。

一支规范化的学生队伍。秉持管理育人理念,完善学生记者和学生助理培养机制,用新闻宣传的责任感使命感感召学生,用策采编发等新闻舆论实践“真刀真枪”锻炼学生,努力实现学生思想水平与专业技能的“双提升”。加强规范性管理,制定微信工作管理手册等一系列制度。实施新媒体骨干人才培养“启明计划”,引导学生在内容创作、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开辟学生活动空间,成立“春苗”等学生记者团品牌工作室,手把手传授新闻“实战”经验,2021年由学生记者团自主策划拍摄的短视频《我与党的第一次》被人民日报微博转发并登上热搜榜,阅读量超1.7亿。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工作方向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当前,学校正处于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定的目标引领、高度的思想共识和良好的内外舆论环境。以微信公众号等为代表的校级新媒体平台更要坚持党性原则,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出表率、起到示范,积极推动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开拓创新。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进一步完善平台运营管理机制。

(二)坚持提高新闻舆论“四力”,做大做强正面宣传

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始终牢记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大力推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落实“主力军进军主战场”的工作要求,真正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新闻实践中,不断推出一批导向正确、形式新颖、深受好评的新媒体产品,使校级新媒体平台具有更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当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要借助算法等先进技术,搭建并完善“智媒”平台,以便实现各种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及时准确地捕捉热点话题,恰当掌握传播时机与传播方式,进而提升传播效果。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走好新形势下的网上群众路线

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策划报道中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向基层延伸、向师生靠近、为受众服务,真正做到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更多共情度高、影响力大、师生喜欢听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的受众接受度、提升新闻报道的人情温度,继续引领师生员工踔厉奋发、推动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充分发挥校级新媒体平台的社交互动功能,积极探索“新闻+服务”模式,采取转发、评论区留言、后台私信、弹幕、投票等多种方式,搭建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持续增强用户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更好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责任编辑:马静怡

 

    

上一篇:社区风采展示优秀案例 | 山东理工大学:打造学生公寓党团服务中心,用点滴“小服务” 构筑学生“大幸福”

下一篇:西安外国语大学:构建“三融合三提升”教师党建思政工作机制 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