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

思政工作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经验 -> 思政工作 -> 正文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学校团委积极抢占宣传阵地,发挥“团风”品牌影响力,发挥思政工作者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优势、促进传统与新质思政模式、融合教育模式一体推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范式,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注入红色动能。


一、“小课堂+大课堂”双线联动,铸魂育人有深度

长春大学是“团风”精神的发源地。1989年,肢残学生金燮收到署名“团风”的10元钱汇款单,直至1990年,金燮第6次收到“团风”的汇款,附言中写道:“请不要再找我,每个共青团员都会这样做的。”“团风”事迹出现后,学校依托“团风”精神,积极搭建思政育人平台。



“‘团风’青马工程”培训班牢牢把握理想信念教育这一主线,充分发掘“团风”精神及其富有的独特的精神内涵,契合青年认知特点与青年成长需求方式有机融合。选拔、培训学员1041名;院级“青马工程”和团校实现全覆盖;邀请省委党校副校长闫西安、“大国工匠”李万君等专题报告、实践培训26场。开展仪式教学、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情景教学等一系列特色课程,利用吉林省内红色教育资源为教学现场;通过“双辽非遗项目”制作体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访抗美援朝退伍老兵,充分挖掘史料,为青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领青年学生上好“大思政课”,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深度融合,不断强化对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

图片1.png


二、“学中讲+讲中信”多维发声,思想引领有广度                                

学校统筹构建“专家导师+青马骨干+网络达人”三级宣讲梯队,宣讲团走实信而行、行中学、学中讲、讲中信的闭环,面向社会开展宣讲,宣讲受众覆盖小学、中学、大学,社区、单位等多个主体。前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源地开展实地走访,118名学生去往吉林、贵州、河南、上海等50个城市进行宣讲录制,采用“历史寻访+故事表达+精神归纳”的方式,探寻每种精神的诞生缘起,阐释不同层面的具体内涵,结合自身成长的心路历程及奋斗目标展开宣讲。5支宣讲团入选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沂蒙山精神等志愿宣讲团。特殊教育学院学生王可闻参加由教育部指导,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承办的“这十年 青年讲”比赛,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决赛一等奖,并入选教育部成立的全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朋辈引领作用充分彰显。




三、“思政+专业”协同育人打破壁垒,课程思政有温度

构建思政工作者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平台,培育“担当、励志型”师生团队,创新形式,聘请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与团干部联合担任指导教师,注重将实践锻炼与专业特点结合,三年来,组建84支团队,赴10个市州、32个县、105个村,持续开展社会实践,参与人数1.2万人。3个项目获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10个实践案例入选“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展示活动”,在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中首获国家金奖,学生事迹被《人民日报》、团中央微信平台“学校共青团”、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青年在实践中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认同不断增强。


微信图片_20250310151002.jpg


四、“传统+新质”一体推进,教育模式有亮度

积极探索育人载体,有效联动学校与家庭、实体与虚拟,符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要求。各类竞赛评选答辩会议同步线上,通过线下评选+线上直播的方式,将实体活动与云上报道有效结合,使宣传更广泛有效。

利用微信公众号加强思想引领、平台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育人环境。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和规范学生网络行为;及时发布国家时事及学校动态信息,弘扬时代主旋律。创新推出“宣讲直播间”“微课堂”等载体,《“团风”引航 青春担当》系列短视频播放量破万,开设线上团课、二课堂在线;增设失物招领、“投诉信箱”等功能,实现同学身边的问题和建议线上交流和反馈,新媒体矩阵粉丝量21000余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五、“助残+反哺”精准施策,融合教育有温度

由于交流障碍,残障学生在学习、理解党的政策理论上,存在很大难度,结合残障大学生特点和发展方向,探索残障生思政教育新思路。

针对视障学生,特别设置了盲文党课材料站,为视障学生提供与党课相应的盲文教材,以便于视障学生对党课中所学的知识与内容进行梳理与回顾。策划编辑了盲文教材《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系列》4期,盲文党课材料站,加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使学生了解自身责任担当,以学院推拿养生协会为依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通过义务推拿、养生讲座、义诊、募捐、慰问送温暖等特色志愿服务方式奉献社会,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视障学生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显著提升。

针对听障学生制作《党务工作实用手语》,开展“手语党课”,让残障学生无障碍学习党的理论。《听障儿童的美术疗愈项目》在“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获全国“精品项目”和“最受欢迎项目”。组织开展“角色互换”“案例体验”形式的学习,效果较好。引导残障师生增强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努力成为社会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的促进者。



长春大学共青团始终将“团风”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精神底色,通过构建“五维融合”育人体系,实现了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的范式革新。未来将持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在传承中创新打造可复制的育人品牌,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贡献长大方案。



上一篇: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融四新”贯穿网络思政育人全过程

下一篇:河北农业大学:创新构建“五元协同 五维赋能”实践育人共同体模型

关闭